来自欧洲的“水晶贵族”让藏友大开眼界


 农历新年,又是觥筹交错之时。与美味佳肴相得益彰的是精致的餐饮器皿。在酒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,千姿百态的酒器也孕育了一朵朵艺术的奇葩。不仅在中国,欧洲的饕餮们同样讲究美食美器。近日举行的中山翰宝艺术精品与古典家具鉴赏沙龙上,一批来自法国、奥地利,产于十九世纪、二十世纪的水晶酒器精品首度公开亮相中山,让藏友大开眼界。

  1、十九世纪初(法国百乐牌):水晶盛酒瓶(带塞子,圆形底)2、十九世纪初法国水晶盛酒瓶(带塞子)方形瓶子。3、十九世纪奥地利水晶镶嵌银口耳冰桶4、十九世纪奥地利水晶盛酒壶
  
  来自欧洲的“水晶贵族”
  
  中国饮酒器皿如“觥”、“樽”、“杯”、“盏”等,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笔墨口吟之中,酒杯中也寄托着各自的情怀。如诗仙李白的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的豪迈,有大文豪苏东坡“人生如梦,一樽还酹江月”的苦闷,有李清照的“三杯两盏,怎敌他、晚来风急”,也有范仲淹“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也”。中国古代的酒具材质有商周的青铜、汉代的漆制,有非常普及的陶瓷,也有较为特别的金银、象牙、玉石、景泰蓝等,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多样。然而,在以葡萄酒为主的欧洲酒文化中,其名贵的酒器常见以人造水晶制造,让品酒者透过晶莹剔透、切割精致的酒器,感受葡萄酒的视觉魅力,静心把玩。
  
  沙龙中展出的法国盛酒器宛如法国香水瓶一样优雅、梦幻。中山市古陶瓷研究会名誉会长郑志海指着其中一个法国百乐牌(Baccarat)的水晶酒器介绍,这个以制造奢华手工水晶制品的法国品牌,是在路易十五的特许下创建于1764年。最初,它只是法国东部小镇Baccarat的一所玻璃制造厂,直到1816年才正式生产水晶制品。因为透明度高、设计感强,仅仅七年,它便一跃成为法国首席水晶制造商,成为世界各国王侯贵族们酒宴上的宠儿,获得“王侯们的水晶”的桂冠。由于名声响亮,“Baccarat”一词也在法语字典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
  
  欧洲艺术品仿品较少
  
  郑志海介绍,作为杂项的一种,水晶制品近年来在拍卖市场上走势不俗,玩古陶瓷出身的他在近几年也颇为关注。倘若出自名牌,如法国百乐牌水晶制品,一件平均价也在三万元左右。最贵的当属奥地利水晶制品,价格一万到十万元不等,有的拍卖价甚至可超过20、30万元。分析其方兴未艾的原因,业内人士认为,相对仿品充斥的陶瓷收藏,欧洲艺术品目前仿品较少,且价格不高,让初涉收藏者容易上手。再加上艺术感强,容易引发收藏兴趣。但有藏家指出,这并不等于藏家可以新旧不分。有一定年代的水晶制品在质感、皮壳上还是有所不同,底部留有生活痕迹,且色泽带有微微的淡黄。这与鉴定古陶瓷有触类旁通之处。
  
  什么样的欧洲水晶器皿最具收藏价值?它的升值潜力体现在其存世量与艺术价值上。
  
  作为有一定年代历史的古董,其本身即具有不可复制性。而且生产量不大,“欧洲很多艺术品都是限量生产,器物上面还可见其编号。”另外,虽然是工业产品,但它们在设计与做工上都非常精致,洋溢着浓烈的艺术气质。以法国百乐为例,它的材料均来自比利时特选专供的精细幼沙,以至水晶的密度无可匹敌,其光芒耀眼,非比寻常。它还经常邀请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与创作,如美国设计师BarbaraBarry就曾为它设计了一套酒具系列,把美式的实用主义融入传统的法式优雅中。其造型美感也直观地展现了收藏的价值。
  
  郑志海建议,收藏者可以从国际拍卖市场中窥见当前的兴趣热点。“国内很多拍卖行也已经开始拍卖水晶。”他认为,上海是中国杂项拍卖最为成熟的城市,有兴趣者可以多去取经。
  
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玻璃风摘编

(作者:佚名 )


2010年3月1日
浏览量:0
收藏